泉源:百度知道日报 大象公会最近十年,早先更多泛起在影戏里的心理咨询,越来越进入普通中国人的生活视野。在社会看法守旧的中国,更多人愿意在心理方面寻求专业干预是一个可喜的进步。然而难以忽视的,是其不菲的经济成本、鱼龙混杂的行业乱象等现实问题。对许多西方人来说,定期看心理师就像矫正牙齿一样,是中发生活的标志,而在中国,即即是中产之家也很难到达这一尺度。
· 据预计,中国有五千多万抑郁症患者,但平均每 10 万人口只有 2.1 名精神科医生(2015),美国和俄罗斯是中国的五到六倍。美国在精神卫生领域每 10 万人口有 30 名心理师(2016),中国则只有 2 名左右更况且,每个咬着牙花着每小时几百到几千元的价钱,一周跟「谁人人」聊上两次的中国中产,都不得不面临灵魂之问:这玩意到底有用吗?科学,还是玄学?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并没有本质区别。二者在理论与实践上是一母双生,只不外心理治疗主要针对心理异常与精神疾病的患者,而心理咨询主要针对遇到心理问题的正凡人。
作为舒缓和疗愈人心的手段,心理咨询的效果评估本就很是庞大;放在中国语境下就更为庞大。究竟,如果在中文论文库中查找「心理咨询」相关的研究,同时泛起的高频关键词之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这是一些学者对 6546 篇中文相关论文举行文天职析之后的发现海内关于心理咨询效果的研究很是少,大多数社会机构也没有举行回访调研。要回覆是否有效的问题,只能放眼世界。1956 年,美国有 36 种心理治疗体系;到 1970 年增加到 130 多种。现在,有 500 多种心理治疗的巨细门户活跃在全球规模内。
在专业人士看来,这好几百个门户中也存在着类似「主流现代医学」、「传统医学」和「偏方」的划分,划分尺度仍然是类似于循证医学的思路——效果验证,只不外心理学上的效果比医学存在更多的主观因素。当今心理咨询有三大主要门户:精神分析学派和心理动力学,行为主义的认知 - 行为疗法,人本主义的以人为中心的疗法。
这三大门户都有众多疗法和技术经由了恒久效果验证。众多研究发现,它们没有显着的高下之分,各自擅长解决差别类型的问题。这个效果有些令人意外。尤其是精神分析和心理动力学理论,看上去如此不「科学」,理论奠基全凭弗洛伊德的个案视察和一张嘴,从神话扯到艺术再到性与本能。
但它的方法在心理治疗与咨询中——尤其是解决诸如身心疾病等问题时——展示了实效。· 好几个学者都写过名为《反弗洛伊德》的书,这是其中一本所以,就算理论界对它意见再大,也很难动摇它在实践中的职位。大部门心理师有自己偏好的门户,但少少有心理师只接纳某一种门户的技术。
虽然心理治疗和咨询的门户众多,但它们并非截然相反,倒可能殊途同归。心理治疗究竟有没有效?20 世纪后半叶,外洋对此履历了重复的研究与辩说。甚至有人专门写了一本书记载这个历程:·The great psychotherapy debate,中译本为《心理治疗大辩说》1977 年,外洋有一项经典的元研究,统计了 375 项单独研究的所有案例,发现到场心理治疗和咨询的来访者,要比不到场者状况好 80%。
厥后,又有许多更严谨的研究陆续登场,发现心理治疗的效果虽然没有这项研究说得那么好,但治与不治之间的差异——学术名称叫「效应量」——总是在 40% 左右。而且,对于从焦虑症到阿尔茨海默症的许多疾病,心理治疗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与药物一样好的效果。现在学界的共识是,心理治疗与咨询真的有效,只要到场就比不到场更好。
而且,只要用的是经由有效性磨练的理论和技术,哪个门户并不重要,反而是心理师的小我私家能力、心理师和来访者的关系更影响效果。· 沙盘,一种普遍使用的心理治疗技术美意理师很是重要。
这里的「好」不是指拿了哪些证书,而涉及一些很是基本的因素,好比共情能力、期望、与来访者建设事情同盟的能力等等。心理师首先要能让来访者「看上眼」,两人要能坦诚相同、能互助解决问题。
如果这个步骤完不成,来访者来过一两次之后,就再也不回来了。这种现象是如此普遍,以至于它有了一个专门的名词,「脱落」。脱落与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的因素都有关系。
名著《心理治疗师之路》预计,在美国,或许有三分之一的来访者看过一次之后就再也不来了。这个概率在中国甚至更高。一项海内研究中,心境障碍的门诊首诊脱落率凌驾了 50%,单纯心理治疗的脱落率高达 90%。脱落率高,部门原因是中国本土的心理咨询起步较晚,本土化水平不足,许多西方的理论与疗法存在跨文化障碍。
不外,即便思量本土化因素,中国心理治疗的技术谱系也远没有西方集中。许多号称的「心理机构」实际上没有使用任何心理治疗的技术,更遑论经由恒久磨练的技术。
有一项研究提到,许多机构使用的技术包罗「催眠疗法、NLP(神经语言法式学)、意象对话心理治疗、萨提亚家庭治疗、音乐疗法、呼吸疗法、色彩疗法、芬芳疗法、森田疗法、完形疗法联合灵气推拿、瑜伽养生、全息疗法、藏御火疗」等等。而且我们另有一门奇特的科学:出于种种现实原因,心理治疗有效和「你去心理治疗,有效」,未必是一回事。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能在西欧国家广泛盛行,与宗教的衰落和传统价值观的崩解不无关系。这一操作起源于 19 世纪末的精神分析家们,起源于他们试图用谈话和催眠的方法,搞清楚神经病人究竟在想什么;不外它迅速脱离神经病人,转而服务遇到问题的正凡人。两次世界大战间,心理治疗与咨询先通过志愿服务机构、专业组织和私人诊所在社会上普及,然后在战后被学校和社区社工系统引进。
在中国,这个历程是倒过来的。上世纪 80 年月,除了医院外,中国的高校系统首先引进了心理治疗与咨询服务,为的是辅助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学生治理。可以说,海内第一批陋习模的心理咨询师就是大学里的「心理老师」和领导员。
在那之后,心理咨询服务才逐渐扩展到社会上。90 年月初,一些富足地域开始泛起社会意理咨询机构,优质中小学开始盛行设置心理老师。其时这个行业还没有准入门槛,任何人都能够成为心理咨询师。·2003 年春晚的小品《心病》讥笑了这一现象找一个靠谱咨询师有多灾在中国,你遇到一个不靠谱咨询师的概率,要远远高于遇见靠谱咨询师的概率。
2002 年,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项目正式启动。到 2017 年这个考试取消前,全国共发生了约莫 90 万持证心理师,其中只有约 10% 的人在全职从事咨询事情。
心理咨询的资格认定该归谁管,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获得解决,造成连锁反映的结果就是什么人都可以来当心理咨询师。中国曾经发表过两种与心理治疗 / 咨询有关的资格。一种是(原)卫计委设立的「心理治疗师」资格认证。
它和执业医师一样,都属于卫生专业人才,《精神卫生法》划定必须在医疗机构从业。不外,都要到医疗机构从业了,显然还是考个医师更牢固,心理治疗师自然靠边站。有新闻报道称,停止 2017 年底,中国精神科医师有 3.34 万人,心理治疗师只有约 6000 人。
相比之下,与之类似的另一个职业观点「心理咨询师」,人员规模则多达百万之巨。在国家职业资格认定方面,心理咨询师起初被认定为「技术人员」,和水电工属于一类,认证这些人资格的事情便归给了人社部。可想而知,人社部无法为「心理咨询师」们设立有效的准入门槛。
在某些年间,「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不管是正规的国家二级、国家三级,还是野鸡的所谓美国协会(ACI)心理咨询师资格——都并不难考。即即是最权威和正规的国家职业资格,只要你是任何专业的应届本科生,到场一期培训就可以直接去考三级;拿到三级之后,从事几年相关事情,再到场一次培训就可以考二级。
至于一级,因为考试方案一直不能确定,所以从未有时机开考。这个考试在 2014 年前存在大量「水过」现象,题库常年稳定,以至于在补习机构买题库背一背也能考过。在一些专业人士口中,这约即是「交钱就让过」。这还是相对严肃的国家证书,野路子的「心理咨询师」们更别提有多野。
有冒充中科院心理所举行宣传的某北京培训机构,有各路真假发证单元;另有被央视曝光过的「美国认证协会 ACI 」,不只美国专业人士表现没听说过,另有三其中文官网在相互打假。为了和卫生专业人才治理并轨,2017 年底,人社部爽性取消了这个已经基本失效的职业资格判定,将事情移交给卫健委,由中科院等机构重新制定尺度。
由于这个尺度制定比力难题,相关考试至今尚未恢复。除了种种职业证书,中国另有一个评价体系,叫注册心理师。
各路心理师都在广告里声称自己是「注册心理师」,其实这个称谓也有含金量之分,且高下悬殊。这其中,含金量最高的是中国心理学会(CPS)临床心理学注册系统提供,是同行之间互认的资格,虽然不具备执法效力,但申请严格,需要临床履历,在行业内认可度最高。如果一小我私家号称自己是「注册心理师」,那么最轻便的验真法,就是去查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的注册系统的网站或者民众号。· http://www.chinacpb.net/public/index.php.在中国,许多看着像假网站的往往才是真网站其他的一些「注册心理师」就大多没那么靠谱了,要么是商业机构提供的,要么是注水协会随便开展的。
中国每年的心理学加应用心理学两个专业,本科科班结业生加起来不到两万人,预计从事心理咨询职业门路的不到 10%。相反,前面提到的商业机构 ACI,每年的报名的学员多达 12 万,每人的学费又多达数万,俨然成了亿元工业。在尺度更替时期,旧的国家二级、三级资格继续生效,种种神妖怪怪也继续在不正规的心理机构蒙混下去。因此,海内心理学界有个怪现状:本科心理学专业出了名的就业率低,而执业的心理咨询师中,又只有约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来自心理学专业配景。
由于这个行业高度鱼龙混杂,其中的种种乱象不时有新闻披露,好比恶意拖延咨询时间、买卖证书、胡聊海侃,以致借机实施性侵犯等。对普通人而言,这更凸显出找到正规机构的重要性。但这些还不是中国心理咨询行业最要命的问题。最要命的问题,其实是客源不足。
与民众的「心理咨询 = 暴利行业」印象相反,中国大部门心理咨询机构都不盈利,六成以上处于公益性运营、持平和亏损状态。央视财经曾报道过,在有数百家咨询机构的大都会,新开业的机构前几个月每月只有一两个病人。
一项对一千多名重庆市民的观察显示,市内社会上十家最大的心理咨询机构,划分只有 10% 左右的市民听说过;全市最知名的机构也只有 14.8% 的人听说过。另一项研究则发现,在四百位来访者中,有 55.6% 的人对咨询师说的话有所保留,不讲真话。对咨询师的指导,有 66.7% 的人执行中会打折扣。对于这种逆境,中国人对心理咨询缺乏认识、文化上不爱求助外人解决私密问题,虽然是一方面原因,但也不能把锅全部甩在这方面。
普通市民虽然不是专家,但社会上蹦跶的大量「专家」,已经决议了他们的朴素认知。
本文来源:im体育 官网-www.julongzzjx.com